|
今年3月,黄浦区民政局发布了“五边形”养老服务体系项目。项目集“床边、桌边、身边、周边、手边”为一体,从“床边有照护、桌边有食惠、身边有帮扶、周边有布点、手边有响应”全方位发力;因应长者需求精准设置的“十色”服务内容,以擘画绚彩“老有颐养幸福圈”为目标,为黄浦长者的夕阳生活注入如见繁花般的欣喜。“民以食为天”。老年人的“一餐饭”是黄浦区“五边形”养老服务体系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。近年来,黄浦区针对老年人就餐实际需求,不断推动“家门口”助餐服务体系建设,一方面以“社区助餐场所提升行动”烹就“社区食堂”悦色,满足社区老人享受就近、便捷、价廉的助餐需求;另一方面,以“老字号长者助餐联盟”增添“老牌食肆”质色,通过打造“老字号长者餐厅”,提供专属区域、专属配餐、专属优惠,进一步织密惠民服务网络,提升老年群体的幸福感、满意度,着力创造高品质生活。助餐联盟让老人的每一餐“不将就”“今朝个辰光哪能就要排队了!”老顾低头看了看表嘀咕着:“这才早上十点三刻不到,此地闹猛唻。”在鲁班路瞿溪路的转弯角,这家门头上挂着“五里桥街道社区食堂”的大富贵(鲁班路店)已经需要排队了。老顾一手攥着卡,一手拿着不锈钢饭盒,融入队伍有序等候点餐。通过“七心七助”原居颐养计划,五里桥街道联合辖区内的大富贵、丰裕、沧浪亭、老人和等五家老字号品牌纷纷推出长者福利,让老人由“吃得饱”到“吃得好”。“一份雪菜肉丝面套餐!”通过出示养联卡,老顾只支付了12元。因为来的频繁而且每次都自带碗,老顾的辨识度很高,不少店员也都认识了他,每次来都会跟他打打招呼,顺便征询餐食的口味和服务上的满意度,与其说是食堂,更像是去老朋友家吃饭一样,格外熟络。作为沪上“老字号”餐饮企业最集聚的区域,今年,黄浦区推动老字号加盟为老助餐,持续构建为老服务“10分钟生活圈”,五里桥街道率先试点。黄浦民政也积极助推各个街道辖区内的老字号联动起来,为老人带去实实在在的用餐“食”惠。其中,外滩街道依托“云南路美食街”的声誉,把12家老字号餐饮店联动起来;半淞园路街道则通过“一街一路”建设,在西凌家宅路打造以“老字号”餐饮店加民营餐饮店共同参与的助餐美食街,让舌尖上的“豪华阵容”融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版图。丰俭由人在社区食堂感受“家味道”谐音“御膳房”的“豫膳坊”,是一家刚开业就成了“网红”的社区食堂,坐落于城隍庙大门隔壁的方浜中路235号,是豫园街道的第一家社区食堂。在管理模式方面,豫膳坊也积极引入新策略,作为黄浦区率先试水“民建民营”的社区食堂之一,这里的运营更具灵活性,更懂得迎合食客们的需求,在“创新”服务这桩事情上也更得心应手。下午3点,在这个午餐、晚饭“两不挨”的时间段,这里的食客还是络绎不绝,令人更没有想到的是,还有居民把和姐妹淘的“下午茶”选在了这里。“一人点一客小笼,这就是阿拉上海阿姨的下午茶了呀!”时阿姨在老城厢生活了50几年,对于豫园周边的美食小店可谓是“了如指掌”,但入得了她“法眼”的店面却极为有限,按有些挑剔的时阿姨的话来说:“要么价格虚高,要么味道差点意思”。得知家门口开了一家社区食堂的消息后,时阿姨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有多喜欢。“开业头一日,我就拉着老伴过来打样了,味道一嗒就晓得灵光了!”一个多月过去,她依然记得当天吃了啥、菜品什么口味以及花费了多少钱……“此地味道好,环境清爽,价钿啊实惠,当然好了!”正因为如此,时阿姨还特地办了一张助餐卡,不仅可以尝遍美食,还能享受长者所对应的优惠。“今朝我有几个朋友从外地过来白相,总归要带大家去尝尝阿拉上海的特色点心吧!”在豫膳坊有一道招牌单品——由非遗传承人担任配方顾问的“南翔小笼”。“皮子吹弹可破、汤汁浓郁鲜甜,味道绝对地道,嗲额!”这是大家对于小笼馒头的评价,也是时阿姨为何把下午茶选择在此的理由。“接地气、好口味……”使得豫膳坊在开业不久后就积累了很高人气,这里不仅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,也深受周边白领及各地游客的热情光顾。有了好的开头,更要持之以恒推下去,打造一张有温度的民生品牌。据了解,豫园社区食堂接下来还将结合老城厢的文化和黄浦本土特色,创新设计文创系列产品,助推社区食堂与上海老字号餐饮品牌合作联动,“不仅有堂食服务,后续还将为社区困难老人提供实惠套餐配送服务。”工作人员介绍道。多元赋能让餐桌拥有更为广阔的天地“早上在河边走走,锻炼一下身体,等下准备两楼和老邻居一起吃个午饭,结束了再一道嘎嘎三胡……”在南京东路街道“苏河之眸”零距离家园服务综合体,范阿姨把自己一天的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,悠闲且自在。十点半,范阿姨的老姐妹如约而至,俩人一同上二楼享用午餐。“两荤两素的顶配套餐也仅需40元,味道和下馆子一样。”谈起这顿餐食,两位阿姨纷纷竖起了大拇指。“阿拉年纪大了,在饮食方面尤其关心膳食搭配,在社区食堂里厢,营养不用发愁,菜单侪搭配到位了,交关让人放心!”在范阿姨看来,吃得饱的同时吃得好、吃得健康,这才是“幸福咪道”。值得一提的是,社区食堂不仅呵护了老人的美好“食”光,也让老人的精神生活更加富足。“老城厢嘛,阿拉想有一个空间能和老邻居们一道嘎嘎三胡”“如果日常能在这里开展一些活动就更好了”……在听取了众多有生活品质追求的老人需求后,南京东路街道便通过多元赋能,在非就餐的时间里,把社区食堂打造为多功能区,这里不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文娱活动、养生讲座、健康咨询等,满足了老年群体的社交娱乐需求,同时还能满足他们的精神生活需求,让一方小小的乐惠餐桌延展出更为广阔的乐活天地。 |
|